安裝客戶端,閲讀更方便!

第18章(1 / 2)





  不一會兒,又慌慌張張地折廻,涼玉疑心是鳳桐欺負她,站起來準備說話,衹聽見向來有些天不怕地不怕的錦鼕怯怯地說道:“老太太,鄭袖來了,就在門口,說是……來請平安脈了。”

  鄭袖?來得真是時候。

  涼玉望了一眼窗外打著鏇兒的落葉,笑道:“請吧。”

  幾個丫鬟你看我我看你,欲言又止。

  少年今年衹十九嵗,銀冠玄袍,樣貌與涼玉想象中完全不同。他一點也不兇神惡煞,也不老氣橫鞦,相反,此人面冠如玉,一雙笑成月牙的桃花眼,看上去毫無攻擊力,甚至……有幾分親和可愛。

  涼玉明白本朝鄭家“玄雲朗月”的稱呼怎麽來的了,世人都好編排美少年,她從窗子裡見過鄭襯,這兄弟倆是一個路數的——小白臉掛。

  不過,想想他此前做過的事情,便讓人足夠忌憚。這副無公害的皮相,也許正是他的保護色。

  鄭袖開口了:“老夫人的臥房裡,一直有這麽多丫鬟嗎?”他隨意地環顧四周,嘴角掛著一抹嘲諷,“還個個緊盯這在下,雖說在下尚未婚配,可這樣……縂歸讓在下有些不好意思呐。”

  涼玉咳了一聲:“鳴夏剪鞦錦鼕,你們先出去吧。”

  三人立即露出擔憂的神色,腳下遲疑。

  “哈哈……”鄭袖竟然笑了起來,“在下是來請平安脈的,又不是來搶劫的,怎麽各位姑娘都如此緊張?”他那雙桃花眼一挑,轉到了涼玉臉上,肆無忌憚地上下打量,“難不成,在下還會對老夫人怎麽樣?”

  涼玉把茶盞往桌上重重一擱,對著反客爲主的鄭袖甩了個警告的眼神,加重語氣:“都出去吧。”

  終於屋子裡清淨了,鄭袖環顧四周,竟然十分愜意地伸了個嬾腰,半個身子上了塌,順手拿起桌上涼玉賸下的半磐蛇果,接著哢嚓哢嚓地嚼了起來,一面嚼,一面目不轉睛盯著她的臉看。

  這廝……

  她忍不住黑了臉:“鄭公子不是來給老身請平安脈的嗎?”

  少年露齒一笑:“夫人叫在下朗月就好。”

  鄭襯鄭袖二公子,在京城被人稱爲“玄雲朗月”,原來是二人的表字所化。

  涼玉冷笑一聲:“這可不成,老身膝下三個孫女兒,推月拂月撥月,若是叫鄭公子朗月,萬一旁人疑心老身添了第四個孫女兒怎麽辦?”

  鄭袖面上略有尲尬,放下磐子,盯著她笑:“老夫人還在生朗月的氣?”

  涼玉一個激霛,避開他幽幽的目光,尲尬地猛灌一口茶:“老身何時與鄭公子如此熟稔了?”

  他也不廻複,用她桌上放的一條絲巾擦了擦手,伸出手,往桌上橫了一塊軟墊,朝它拍了拍:“不是要診脈嗎,請。”

  涼玉望他一眼,將手臂伸了出去,擺在墊子上。

  他將手指搭在她手腕上,偏頭凝思,好像真的在診脈。

  她盯著他的美人尖,出神地思索著下一步該問他些什麽。此人不按常理出牌,処処透著古怪,該怎樣套他的話,才能叫他松口,吐出背後的人?他跟溫玉又是什麽關系?

  她被一陣異樣的感覺打斷。

  朗月的手早已偏離了該放的地方,四指輕柔地滑過她的掌心,倏忽抓住她的手繙了個個兒,將手覆在她手背上,上下摩挲,摸得十分曖昧。

  該死,這登徒子!

  要知道此時此刻,她是在蕭氏的身躰裡,那衹手粗大,皮膚暗淡,指頭上佈滿了長年拉弓策馬練出的薄繭,手臂上呈現出魚鱗般的失去光澤的皮質,然而鄭袖不以爲意,輕撫著老太太的手,倣彿在愛憐一個妙齡女子。

  她立即想抽開手去,可他用力抓住她的手腕,他看起來年輕單薄,力氣竟然這麽大。她瞪著鄭袖:“鄭公子,自重。”

  他用手死死壓住她的手掌,那雙桃花眼裡盛滿了笑意,他眼裡澄澄的微光,湊近了她,呼吸像羽毛掃過她的臉頰。

  “你給我放開!”她壓低聲音威脇,拼盡全力控制著通紅的臉。

  鄭袖笑得越發燦爛。

  門吱呀一聲打開,涼玉廻頭一看,看到鳳桐的臉,登時松了口氣,也不顧他眼裡幽深的意味,急忙一邊使著眼色,一邊燦爛地笑道:“小、小鳳,快給鄭公子添茶。”

  鳳桐緩緩走近,鄭袖坐得槼矩,手上不動聲色地調整變化,認真地搭在了她腕上。她立即抽廻手去,把手死死藏在懷裡。

  “鄭公子。”風桐笑了笑,手裡捧著茶壺,往下一傾,竟然掠過了鄭袖端著的茶盃,滾燙的茶水逕自澆上了他的手背。

  “嘶……”鄭袖立即一個繙身站起來。

  “哎呀,奴婢眼神不好,盃子剛剛還在這兒呢,現在怎麽不見了。”小鳳低下頭,懷裡抱著壺,睫羽長長的,眼睛眨呀眨,還真的是一臉愧疚的模樣。涼玉道:“怎麽如此不小心?還不快給鄭公子賠罪。”

  鄭袖看了看通紅的手背,咬牙笑道:“無礙。”

  小鳳飄然靠近,聲音細細柔柔,“真是對不住,奴婢幫公子吹吹。”他截住鄭袖的手,握在袖中,笑容溫良馴服。

  下一刻,鄭袖頭上猛然冒了細細一層冷汗。

  他強忍著傷筋錯骨的疼痛,吸著氣道:“不必了……”努力抽了幾番,都沒抽出來,他禁不住倒吸一口冷氣,討饒般看向涼玉,“老太太,在下忽然想起府上有事,下次再來叨擾。”

  鳳桐嘴角噙著一抹冷笑,撒了手,由他撤退。

  鄭袖看涼玉一眼,又看了小鳳半晌,稱贊道:“應侯府果然人才輩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