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83节(1 / 2)





  “多谢北安叔叔。”秦婠欠身行礼,真心诚意道谢。

  “你客气了。且不说我与令尊之交,便冲着他们的恶行,我也不会坐视不理,况且……”他言语间稍停,很快又道,“沈侯临去清州前曾托我照看侯府,若夫人或府上有难,夫人尽可向我开口,只要不违律法,我都可以帮助夫人。”

  秦婠闻言想起沈浩初,这人虽不在身边,却是处处替她着想,她心里便饮蜜似的甜,唇角的笑高高扬起,带着连她自己都不自知的满足。

  何寄目光在她脸上流连片刻,亦朝卓北安行礼:“见过大人。”

  卓北安仍是轻轻颌首,望向宁非道:“宁公子,卓某来迟,还望公子见谅。”

  平辈般的称呼让宁非露出笑来:“大人言重了,你能纡尊降贵至此,是在下的荣幸。”

  他约卓北安来这市井之地时,并没想过他会真的过来,且未带随从,简衫布鞋,一如寻常百姓。

  “北安叔叔约了宁公子?”秦婠大眼在两人之间来回扫望,好奇道。

  卓北安便道:“我奉贵人之命,来游说宁公子参加今年春闱。宁公子年纪轻轻已是宁安府乡试会元,他有治世之才,状元之文,亦有鸿鹄之志,却不知为何甘心隐遁田园?”

  最后一句话却是对宁非说的。

  宁非挑起眉,举起小酒坛往口中送去,却不答他。

  秦婠诧异地多看他两眼,宁非看着年纪与自己差不多大,不过十八,竟已是宁安会元,那就是宁安府乡试的头名,委实叫人吃惊。

  “几位恩人,不如上那边坐着说话吧,若不嫌弃,让小老儿给三位爷和大小姐煮一锅羊肉,小老儿别的没有,就剩下这羊肉锅子还稍能入眼。”

  四人正说着话,刘泉过来向四人开口。秦婠回头一看,狼藉的铺面已被收拾出一个干净幽静的角落,躲在灶后的两个小二也出来抬了完好的桌椅摆上,手脚极是麻利。

  “坐着聊吧,卓大人,请。”宁非道。

  “请。”卓北安先迈出了步子。

  秦婠跟在两人身后,却被何寄拉住手臂:“他是谁?”

  “啊,忘记给你们介绍了。何寄哥哥,他是上元灯节状元楼诗会那日,协助侯爷救火的英雄,还救过我一命的宁非宁公子。”说罢她又向宁非道,“宁公子,这是我何寄哥哥,大理寺捕快。”

  宁非嚼着她嘴里冒出的“哥哥”一词,忽然道:“小丫头,你也叫我哥哥吧,我可以给你很多很多好玩的东西。”

  “……”秦婠感觉自己被他给逗弄了,想了想又笑起,“为什么老要我叫你哥哥,我们明明差不多年纪。”

  “不知道,就是喜欢。大概我也有个像你这样的妹妹吧。”宁非平时的笑容都带着玩世不恭的浪荡,可这会却又显出三分宠色。

  “大概?”秦婠惑道。

  “嗯,我是孤儿,不知家在何处。”宁非毫不隐瞒自己的背景。

  秦婠心房突兀一揪,开口时语气不由温柔:“宁非哥哥。”

  宁非十分高兴,不知何故,他摸摸身上,歉然道:“承你一声哥哥,今日我没带什么好东西,改天补上这份见面礼。”

  “我已经得过了。”她笑道。

  “哦?”

  “上回在状元楼时,你不是送过我一件指方。”秦婠随他走到方桌旁。

  “那个不算,我还有更好玩的,天南地北的好东西。有机会去我家里,我让你自己挑,看中什么拿什么。”宁非心情好的时候便特别大方,而每次见这小丫头,他的心情总会特别好。

  何寄跟在秦婠身边,瞧见两人说笑模样,不知怎地情绪便低落了。

  ————

  一时间四人落座,秦婠心道横竖她已经出来了,也不着急这么快回去,便扬声:“刘大叔,来两锅羊肉,一锅清汤,一锅加多多的辣子。”

  “好咧。”刘泉在灶后远远应了。

  秦婠朝何寄笑道:“何寄哥哥,你尝尝刘大叔的羊肉锅,和奉嫂的比起来如何?”

  何寄听到她那句“加多多的辣子”,脸色就已经白了。

  那厢宁非给卓北安斟酒,举杯敬他,秦婠眼尖瞧见,飞快拦下:“宁非哥哥,北安叔叔不能喝酒的。”

  宁非耸耸肩,自己饮下酒,卓北安却笑着向秦婠道:“无妨,浅酌两杯还是可以的。”

  语毕,他已执杯饮尽,一盅酒不过小半口,他含入唇中,分作几次咽下,洒有些辣,入喉化火,他以拳捂唇咳了两声,苍白的脸上浮现几缕晕红。

  秦婠忽有些怔——卓北安饮酒的方式,与沈浩初如出一辙。

  她与沈浩初常在家中饮酒,每每她都会取笑沈浩初饮酒的方式像个大姑娘,今日见着卓北安,她才发现这两人一样。

  秦婠情不自禁地观察起卓北安。说来她虽认识卓北安,却从来没有正经说过几次话,更遑论同桌用饭,除了因上一世而起的感激仰慕外,她对卓北安这个人也算一无所知。

  卓北安已经和宁非叙起话来,他是为了游说宁非参加春闱而来的,所谓贵人,便是当今天子。上元灯节时状元楼的骚乱之中,霍熙对宁非印象深刻,回宫后便着人调查他的来历。这一查方知此人竟是宁安府解元,便又将其乡试时的文章找出细读,竟是字字珠玑,后又细究下去,才发现这年仅十八岁的少年,竟是隐世大儒卢湛的学生,也是盛名远播的云阙先生。

  如此一来,霍熙自然生出揽才之意,却又发现他没有报名参加春闱,打听一番才知宁非无心仕途,所以便找了卓北安前来当说客。

  两人聊得兴起,从时政局势谈到天下兴亡,均有交心之意。何寄听多说少,偶尔也会搭言,所言之物也戳到点上,倒叫气氛更加热烈。他虽不好诗词八股,但杂文与兵书没少看,加上比二人多了一世经历,自也非比寻常。卓北安与宁非并非酸腐之人,言之有物,又叫何寄受教颇多,故这桌上酒过三巡,交浅言深,羊肉锅子上来了也不知下筷。

  秦婠只得亲自捋袖替三人舀肉,卓北安肯定要清汤的,何寄要辣的,宁非么……她见他眼珠子直往辣锅上瞟,就给他舀了辣的。

  三人仍在交谈,秦婠便只认真听着,目光停在卓北安身上,越看越是惊奇。他的一举一动,活脱脱就是第二个沈浩初,除了孱弱的病容外,神态举止几近相同,恍惚间她想起沈浩初。

  沈浩初已经去清州近一个月,她一直忙碌着不敢多想,今日看到卓北安才发现自己思念至及,不禁神思恍惚。

  卓北安脾胃不好,很少食肉,就只喝汤,一碗饮毕,他觉味道颇鲜,便又舀了一勺。